二十載薪火賡續 年夜飯今天再送出
——深晚記者鏡頭下愛心年夜飯二十年的關愛影像志
■ 深圳晚報記者 羅典
一項堅持20年的公益活動,就像一個相守20年的關愛承諾。愛心年夜飯走過二十載光景,不僅傳遞著鵬城溫暖,也見證著深圳人愛與愛的溫暖互助。今天,這支溫暖的隊伍第二十次出發,為有需要的家庭送上今年的愛心年夜飯。
20年來深晚記者用影像記錄時代,用鏡頭定格溫暖。那些相伴的時光,終將匯成這座城市最閃耀的光芒,在歲月里留下閃亮的印記。讓我們跟隨深圳晚報記者20年來的鏡頭,擷取一抹抹動人瞬間。
▲2011年,第八屆愛心年夜飯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參加愛心年夜飯活動的孩子們幫受助家庭貼春聯。
▲2014年,參加愛心年夜飯活動的市民在等候過程中讀報休息。
▲愛心市民身穿紅馬甲參加第十三屆“愛心年夜飯”活動。
▲2009年,愛心年夜飯出發儀式,志愿者擺出“牛”字造型。
▲受助家庭向志愿者揮手告別。
▲深晚記者為受助長者準備了紅包祝福。
(圖片均為深圳晚報資料圖)
20年,那群陪伴愛心年夜飯的孩子都長大了
深圳晚報記者 伊宵鴻
“從2005年起,我持續參加了11屆愛心年夜飯活動。”遠在大洋彼岸的徐天明談起這場關愛行動,依然覺得恍如昨日。深圳這場持續20年的愛心接力,給數萬家庭送去新春祝福和關愛的同時,也在許多孩子心里播下了一顆顆愛的種子。
20年過去,那些穿梭在愛心年夜飯活動現場,跟隨爸爸媽媽入戶派發愛心禮包的孩子也逐漸長大,這些與愛相關的記憶成為他們成長的印記。當他們再次談起愛心年夜飯,都不約而同地感慨:“愛心年夜飯標示出了這座城市的溫度。”
這是一份愛和責任
2012年,深圳晚報愛心接力兒童團成立,此后一屆又一屆小朋友將薪火相傳,愛心傳遞。徐天明是愛心接力團的第一任團長。8歲那年他第一次參加愛心年夜飯活動,跟隨媽媽走進華泰小區下崗職工寧叔叔的家。“他們家的饅頭堆得像小山一樣高。”徐天明說,寧叔叔為了渡過難關,靠賣饅頭、麻花賺錢維持生活,盡管收入不高但是樂觀努力生活的精神讓人敬佩。
2012年1月,徐天明被推選為深圳晚報愛心接力兒童團首任團長,他接過授旗時心里感覺沉甸甸的:“這是一份信任和責任,我要帶著小朋友為愛心年夜飯活動做更多的事情。”那一年,徐天明和小伙伴一起幫助記者叔叔阿姨和志愿者將一籃籃年夜飯搬上車,隨后共同前往深圳市血液中心,為19個地中海貧血兒童家庭送去愛心。
愛心年夜飯活動改變了我
丁沁軒是星海音樂學院現代音樂與戲劇學院2021級音樂科技專業大學生,也曾是愛心接力團第二任團長。“當時我只有10歲,看到一籃一籃年夜飯裝上車的時候,感覺非常震撼,不僅僅是對這個數量表示震撼,更多的是對活動本身的一種震撼。”他說,參加愛心年夜飯活動改變了自己,“讓我對于愛對于人生意義有了別樣的理解”。
“我已陪伴愛心年夜飯走過12屆了。”丁沁軒說,愛心年夜飯是他關注公益活動的一個起點。“十幾年過去了,我從一個懵懂靦腆的小男孩變成了一個獨當一面的大學生,從對愛心年夜飯一無所知到能夠自豪地說出‘我當過愛心兒童團團長’,可以說愛心年夜飯對我的影響巨大而深遠。”2020年,丁沁軒把團長的旗子交給下一任團長葉語時,這份愛心繼續傳遞下去了,這份深圳的“新傳統”也在不斷地注入新鮮的活力。
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我還是一名小學生的時候,就聽媽媽說過愛心年夜飯的事情,小學五年級第一次參加活動。”深圳外國語學校高中部高一(3)班葉語時是在深圳出生長大的女孩,在她看來,深圳是國際化大都市,也是志愿者之城。
2020年,葉語時接棒成為第三代愛心接力兒童團團長,在現場看到了許多忙碌的紅馬甲,也聽到了愛心企業動人的故事。“深圳建市只有40多年,卻能有愛心年夜飯這一已堅持20年的本土公益活動,本身就是個小小的奇跡。”葉語時說,深圳市民都很有社會責任感,常年堅持奉獻愛心,大家合力讓愛心年夜飯活動持續20年,這件事情本身就很“深圳”。
“身為深圳的一分子,對社會盡一份關愛的責任已經成為很多深圳人的一種自覺。”葉語時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饋社會,是深圳學生普遍認同的價值觀,自己并沒有什么特別。她平時就很關注公益活動,經常和同學們一起去海邊撿垃圾,參加由深圳市文明辦主辦的“深愛文明 童心有約”青少年手繪市民公約系列主題活動,并獲了獎,還參加過2019年中秋地貧兒中秋家宴活動。疫情剛發生期間,她還組織同學們線上云合唱,特別申請了《逆行》原創者同意,改編歌詞,為廣大抗擊疫情人群提供屬于中學生的支持與喝彩。
“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活動,對個人成長很有幫助,你會有更多感知幸福的能力,有更多感恩與珍惜,也有更多同理心,會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站在愛心年夜飯20周年的新起點,葉語時為今年的年夜飯送出了祝福: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希望大家所得皆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