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徐興東 通訊員 石道雄 葉丹 文/圖
從深圳出發,沿著長深高速車行200多公里,在東江支流新豐江畔有一座美麗的村鎮。順著青山綠水間的平坦村道,走進河源市東源縣大往村,清澈見底的溪流滋潤著希望的田野,一棟棟美麗的房子錯落有致,路燈、綠地、公園、廣場、親水步道,昔日的省定貧困村蝶變成美麗新農村。貧困戶邱鏡平靠著養兔子致富,還帶動了10余戶貧困戶一起脫貧。說起這么大的變化,他最感謝的就是深圳機場集團的幫扶,給資金幫技術讓他的兔場規模逐步擴大。“生意越做越大,生活越來越好。”
2016年起,深圳機場集團對口幫扶河源市大往村,按照“黨建+扶貧”工作思路,把黨建引領和脫貧攻堅緊密結合。機場集團17個基層黨組織精準幫扶,與貧困戶結親話家常、幫扶找路子;駐村工作隊幫助村支部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力,發動村里黨員團結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來,深圳機場集團累計投入1234萬元,通過產業幫扶、捐資助學、培訓就業等舉措,實現全村精準脫貧。
富裕起來的大往村欣欣向榮,村容村貌和村民風貌煥然一新,被評選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
如今,大往村人均年收入由3400元增加到15000元,實現貧困戶增收;大往村村集體年收入接近50萬元,在河源市50個省定相對貧困村中名列前茅。富裕起來的大往村欣欣向榮,村容村貌和村民風貌煥然一新,被評選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市機場集團也獲頒第十七屆深圳市關愛行動“十佳愛心企業”榮譽稱號,并被中國民航局評為“全國民航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高質量完成好脫貧攻堅任務,是深圳機場作為特區門戶和國企應盡的責任擔當。我們不僅要實現對口幫扶村脫貧摘帽,未來還要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打造黨建促幫扶的示范標桿。”深圳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金祖表示。
確立“黨建+精準扶貧”模式,筑牢脫貧攻堅堡壘
據了解,大往村黨支部曾被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自2016年對口幫扶大往村以來,機場集團黨委高度重視,經過駐村工作隊深入調研,最終確立了“黨建+精準扶貧”的工作模式。
頭一招就是提升大往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力。機場集團黨委和當地鎮黨委一道,將原大往村黨支部升格為大往村黨總支部,村兩委干部實現了減員增效,村級黨組織機構得到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有效提升了領導核心作用。與此同時,按照“一把手負總責”的原則,機場集團幫扶大往村加強帶頭人隊伍建設,發揮村級黨組織對精準扶貧的引領帶動作用,形成強大的“頭雁效應”。此外,為推進黨建陣地建設,機場集團引入幫扶資金約300萬元新建了一棟黨群服務中心,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公共服務平臺、辦公活動場所、群眾服務場所于一體,并引入了“互聯網+黨建”學習新模式,通過陣地的引領、服務作用,既滿足了黨員群眾活動需求,又提升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多措并舉下,2019年,大往村從軟弱渙散黨組織摘帽出列。
大往村黨支部書記丘澤鋒告訴記者,機場集團把深圳的先進經驗和黨建工作思路帶到了大往村,也把特區黨員干部敢闖敢干、勇于創新的作風帶到了大往村,黨員干部、村民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機場集團黨委實施黨員干部聯系貧困戶制度,18名基層黨組織書記精準幫扶貧困戶。丘澤鋒告訴記者:“機場集團領導帶頭、各級書記落實,帶著感情走進貧困戶家里,拉家常了解貧困戶困難,根據貧困戶家庭實際需求開展幫扶。”
通過基層黨組織書記聯系貧困戶,機場集團掌握了大往村48戶貧困戶家庭實際困難,為貧困戶量身定做了幫扶脫貧方案,做到“一戶一策”。村民丘美源家里因病致貧生活拮據,機場駐村工作隊上門談心鼓勵他重拾信心,并拿出扶貧專項資金、幫助他辦理小額貸款,支持他在鎮里開不銹鋼門窗加工店。如今的丘美源意氣風發,生意越做越大,創業致富買了樓房,一家人其樂融融。
創新“黨建+2+X”產業發展思路,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
從直接投資幫助大往村修橋鋪路,到幫著村民發展養殖種植增加收入,機場集團對口幫扶重實效更重長效。
產業幫扶讓村里“沉睡”的資源醒過來、活起來,增強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大往村村民丘鏡平就是從貧困戶變身“致富帶頭人”的典型。原來的丘鏡平家里只靠幾畝薄田度日,夫妻兩人還要照顧3位患病老人,家里生活捉襟見肘。那個時候的他已經開始養兔子,但是因為沒有專業養殖技術,“土辦法”養殖收效不佳。機場集團駐村工作隊入戶了解情況后,幫助他制定了養殖規劃,請來專業技術人員傳授技術,手把手教他給兔子喂食、打針等。機場集團還給予生產扶持金,幫助他擴建了養兔場,肉兔養殖由原來的年出欄不到100只增加到300多只,家庭年收入達到6萬元。致富的丘鏡平飲水思源,和村里10余戶貧困戶結對一起養兔子,帶著大家一起發展養殖業。
機場集團駐大往村工作隊隊長羅卿云告訴記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機場集團幫助大往村建立了“種養大戶+貧困戶+合作社”模式,制定了“黨建+2+X”產業發展思路,引導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動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其中,“2”即企業入股產業分紅和光伏發電,持續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按比例分配給村集體和貧困戶;“X”即種植、養殖、創業、就業等多種形式,推動大往村養蜂、種茶、柑橘園等種養產業的發展,扶持帶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通過形成切實可行的工作幫扶計劃和長遠規劃,讓村里“沉睡”的資源醒過來、活起來,增強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以大米種植業為例,機場集團幫助大往村發展立體農業,探索水稻和鴨子共生共養產業。羅卿云表示:“給貧困戶免費贈送谷種和鴨苗,幫助貧困戶實現了增產增收,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鴨稻品牌。”此外,機場集團還積極為農產品拓展銷售渠道,通過實施“扶貧產品進機場”,聯合市扶貧辦建設消費扶貧機場旗艦店,把大往村等對口幫扶地區的扶貧產品帶到機場展銷,以消費扶貧模式促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提升。
黨建共建促民生實事解決,打通精準幫扶“最后一公里”
為了使貧困戶脫貧措施更加精準、扎實,自2018年年初起,深圳機場集團17個基層黨組織多次來到大往村,與村黨總支開展支部共建活動,每個支部掛扶2至4戶貧困戶。通過走村入戶,詳細了解全村48戶貧困戶的實際困難,并結合各戶家庭自身情況,為貧困戶量身定做幫扶脫貧方案,做到“一戶一策”,切切實實解決貧困戶的煩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
村民游秀宜的丈夫因為車禍去世,留下了四個孩子和大筆債務。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機場集團幫助她解決生產生活困難,還通過籌集獎學助學金,資助孩子們上學。如今,她的三個孩子都已經大學畢業,二女兒回到家鄉教書育人。說起家里的變化,游秀宜激動不已,感恩精準扶貧好政策,也感謝機場集團的幫助。
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機場集團特別關注教育幫扶,通過積極開展捐資助學和培訓就業,為鄉村振興增添內生動力。據介紹,機場集團捐助30萬元加入“深圳市慈善會·深圳市屬國資國企助學基金”、設立總額10萬元的“深圳機場集團獎學金、助學金”,為大往村貧困戶學生發放獎學金、助學金,幫助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機場集團還組織基層團干、先進團員青年等,前往大往村開展教育扶貧支教活動,在孩子們心中播下騰飛的夢想。
深圳機場集團為貧困戶量身定做幫扶脫貧方案,切切實實解決貧困戶的煩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
與此同時,機場集團還積極開展培訓就業扶貧。丘偉榕一家本來是村里的貧困戶,他大學畢業后也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機場駐村工作隊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鼓勵他參加招聘會。通過深圳機場舉行的“促進轉移就業、助力脫貧攻堅”專場招聘會,丘偉榕順利成為機場地面服務公司的一名員工。“我非常珍惜這份工作,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里早點過上好日子。”提及當時的那場招聘,丘偉榕至今還難掩激動,他說自己做夢都想不到有一天能在深圳機場工作。深圳機場集團通過這一模式,招錄大往村10人到機場地面服務公司工作,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如今的大往村,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增收,貧困村的帽子也已經摘掉。接下來,深圳機場集團將按照鄉村振興工作推進要求,持續強化建章立制、組織建設、班子建設,打造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堅強堡壘。與此同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造示范村鎮和民宿特色產業等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征程上作出新探索、新貢獻。
原標題:深圳機場集團創新應用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工作模式 幫扶省定貧困村蝶變全國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