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品牌活動
- · “感動深圳”—深圳關愛行動推選表彰晚會
- · 中國公益映像節
- · 步步行善
- · 深圳“募師支教”行動
- · 愛心小書桌
- · “愛心無限,電波傳遞”—明星物品慈善拍賣救助活動
- · 幸福人生大講堂
- · 關愛地貧兒童“燃料行動”
- · 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
“益呼百應”公益傳播聯盟培訓第二期開講 探討傳媒業邊界性消失與專業性重塑
10月22日,“益呼百應”公益傳播聯盟新聞傳播官第二期培訓在北大匯豐商學院開講。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彭蘭受邀作了題為“傳媒業邊界性消失與專業性重塑”的專題講座。彭蘭教授認為,邊界的打破似乎帶來了專業媒體“最壞”的時代,但多種力量的匯聚,也可能給傳媒業帶來一個“最好”的時代,并就此話題帶來一場前瞻性、專業性很強的講解,可容納200余人的教室被擠得滿滿當當。
話題:探究傳媒未來發展
彭蘭教授從1997年開始從事網絡新聞傳播的教學與科研,是國內網絡新聞傳播研究的先行者和開拓者之一,著有《網絡傳播案例教程》等書。她對網絡新聞傳播的研究非常“接地氣”,始終與中國傳媒業發展的實踐保持著緊密聯系。講座一開始,她便拋給在場聽眾一個問題——“傳媒邊界消融,對傳媒業來講,究竟意味著專業性的淡化消失還是會帶來新的機會?”引發大家對傳媒業發展的思索。
彭蘭教授從當前典型的傳播案例說起,結合多年的網絡新聞傳播教學與研究經歷,總結了造成傳媒邊界性消失的三大因素,包括傳媒行業壁壘打破、傳播渠道分散、機器入侵等。她認為,行業壁壘打破后,眾聲喧嘩檢驗著專業媒體的成色,挑戰專業媒體的內容穿透力,也會面臨碎片化、情緒化傳播放大后的真相困擾。但另一方面,自媒體也有助于推動傳統媒體的提升。傳播渠道的多樣性使得每一種新的傳播渠道出現,都對傳統媒體話語權產生削弱,各類平臺更是深刻改變了傳媒業生態。
對于傳媒業未來發展,彭蘭教授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未來,基于傳感器的應用,會帶來萬物皆媒的景觀,智能物體會成為信息采集的工具。物聯網及相關技術的擁有者,將成為傳媒業的新力量。”隨著智能化技術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智能化技術為內容生產與分發帶來新可能,但仍然需要用專業價值引導機器的發展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某些‘手藝’仍是不可替代的,并且會變得更為珍貴。”她說,新聞現場的觀察與調查、新聞價值的專業判斷與新聞的專業解讀、人類思想與情感的傳達、社會現象與問題的思考、超越常規的“異想天開”等傳統能力尤為重要。
專業性如何重塑?面對傳媒邊界的消融和傳播格局的深刻變化,“專業性的重塑,是多種力量參與的協作過程,每一種力量都需要承擔對未來的責任。”彭蘭教授認為,未來的傳媒業的專業性,是一種多元主體共同實踐的專業性,由職業媒體人、個人、非媒體組織、媒體新技術的擁有者等多種主體共同完成對傳媒業專業性的重塑。“在這四者之中,職業媒體人的責任更大,也應當成為專業性的標桿。”
“專業性重塑的關鍵實踐就是在后真相危機問題上的突圍,對媒體來說,在碎片中發現關鍵信息,并還原全貌的整合能力,在今天變得尤為重要。”彭蘭教授說,在內容生產上要不斷明晰新聞事實與意見、內容與經營之間的界限,才能確保專業媒體的專業性和權威性不受影響。“在一個邊界消融的時代,專業媒體需要有更多的自我變革的勇氣,但也需要堅守自己的專業角色。”
學員:受益匪淺
在提問環節中,面對學員們熱烈的提問,彭蘭教授耐心解答。
從講座的提問來看,聽眾的問題涉及大數據分析、內容付費、新聞真相、短視頻、平臺流量等各個層面。一些學員在提問中就如何提高媒體專業性、堅持新聞真相、推動傳統媒體發展等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并與彭蘭教授進行了討論。
報告結束后,聽眾楊先生表示,因為他本人就是自媒體從業者,比較關心自媒體未來發展趨勢,聽完講座后對自己未來發展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聽眾王女士說,聽完講座后覺得受益匪淺,對傳媒業的現狀和前沿趨勢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和認識,她表示會一直關注這一系列培訓講座。
主辦方:加深對新媒體格局與新輿論空間的認識
此次“益呼百應”公益傳播聯盟新聞傳播官培訓班是深圳市關愛辦與北大匯豐商學院“未來媒體前沿講壇”深度合作的結果。
據悉,深圳市“益呼百應”公益傳播聯盟是在深圳市文明辦的指導下,由深圳市關愛辦發起,由長期關注以深圳關愛行動為核心的公益事業的媒體單位、新聞工作者,以及支持公益的相關單位和個人自愿組成,是一個非營利性、半緊密型的公益性平臺以及公益新聞宣傳聯合體。
深圳市關愛辦副主任華榮在談及此次培訓的初衷時表示,我們這次培訓充分借助北大匯豐商學院的雄厚師資力量,其目的是讓聯盟成員加深對媒體前沿趨勢的認識,更好地把握當下網絡輿論的新特點和新挑戰,積極引導聯盟成員以創造共享價值為抓手,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搭建共享交流和資源鏈接平臺。
據了解,“益呼百應”公益傳播聯盟成立后,已舉辦兩期新聞官培訓活動,邀請到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等多名知名傳播學者授課,受到學員的熱烈歡迎。
編輯:周曉嘉